农学院官网:http://nongxue.jxau.edu.cn/
一、农学院简介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溯源于1905年江西实业学堂,本科教育肇始于1940年国立中正大学农学系,1994年由江西农业大学农学系、园艺系、植物保护系3个学校二级单位合并而成。现有农学系、园艺系、植物保护系和植物科技系和1个植物生产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648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22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52人,博士研究生81人。
【师资条件】现有教职工154人,正高职称46人(专业技术二级岗位11人),副高职称人员6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8人(不含兼职导师),博士生研究生导师18人(不含兼职导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17人。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5人、省双千人才2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7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9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计划”人选4人、江西省杰出青年人才资助计划人选6人、江西省井冈学者3人、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8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9人,江西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10人、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人。
【学科建设】现有作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作物保护和农业生态学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学和生态学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生态学、动物学、遗传学、果树学、蔬菜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植物病理学和农药学10个学术型硕士招生专业,农艺与种业、农业管理2个专业型硕士招生专业。作物学为江西省“十二五”高水平学科,“十三五”及“十四五”江西省一流学科,园艺学、植物保护学为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园艺学硕士点为江西省“十二五”示范硕士点。农学院有农学、园艺、植物保护、种子科学与工程、茶学、动植物检疫、智慧农业6个本科专业,其中农学、园艺、植物保护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农学院有作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植物生产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双季稻现代化生产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果蔬采后处理关键技术与质量安全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学科平台,建立了教育部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南昌)、江西省果蔬保鲜与无损检测重点实验室、国家水稻工程实验室和江西省超级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核心协同单位组建的“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2014年度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近几年投入仪器设备和教学设施建设经费1亿多元,为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人才培养与科教支农】农学院坚持“以本为本”,着力推进“四个回归”,引导农科大学生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形成了“四模块三融合双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精品课程建设、多媒体课件建设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学院教师荣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2项,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7项、二等奖3项,2024届本科毕业生平均考研升学率达55.05%,连续10年递增。学院始终坚持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在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中国水稻研究所、江西省农科院、江西现代种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校外教学科研实习基地,获评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27个,众多师生常年活跃在科技支农第一线,累计推广科技成果40余项,先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近3万名毕业生。
【科学研究】“十二五”以来,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300余项,科研经费超过2亿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连续多年保持10项以上。近十年来,作为第一完成单位主持的“江西双季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参与完成的科技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0余项,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1000余篇。成功培育出“淦鑫688”“五丰优T025”“泰优871”等国家级超级稻新品种,“赣脐3号”国家级脐橙新品种,“赣猕6号”国家级猕猴桃新品种,以及玉米、豇豆、西瓜等16个作物新品种,观赏油菜花新品系市场需求旺盛。作物遗传育种团队“19年磨一剑培育出超级稻”的事迹在央视播出,该团队被评为江西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创新团队和果蔬保鲜与无损检测创新团队被评为江西省科技厅科技创新团队。
【学生素质】注重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依托团委、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毕业生深受社会和广大用人单位青睐。近5年来,在校大学生荣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金奖一项,银奖两项,连续为学校在该项赛事上取得突破,荣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及以上奖励多项,荣获全国大学生植物保护专业能力大赛一等奖、全国农科学子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茶艺技能大赛三等奖等。涌现出了全国高校示范团支部、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百佳团支书等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农学院团委先后被评为“全省五四红旗团委”和“全省高校十佳院系团委”,花卉协会、三农学社多次被评为学校“明星社团”。1994年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后多次受到团中央、团省委表彰,连续20多年被评为校级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行动”服务队被评为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开展的实践项目被评为全国“千校千项”遴选活动“最具影响好项目、全国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优秀团队金奖。
近年来,农学院以“课内课外有机拓展、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创新实践互为补充、乐教乐学齐头并进”为立足点,探索和实践了新时代强农兴农“四三二”育人模式,即构建拔尖型、创新型、复合型、专业型四大类育人途径,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三方位育人机制,学生科研攻关“顶天”能力、社会服务“立地”本领双提升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充分彰显。
专业设置:农学、园艺、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种子科学与工程、茶学、智慧农业。
二、农学院专业详情介绍
1.惟义农学实验班
【专业特色】农学专业是江西农业大学传统优势专业,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首批江西省品牌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所属作物学学科为江西省“十二五”高水平学科,“十三五”及“十四五”一流学科,“十四五”高峰特色建设学科。
农学专业一级学科为作物学,其特点是“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致力于作物科学的前沿基础研究,研究作物高产稳产优质的遗传理论,为作物的遗传改良和新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支撑;“立地”就是紧紧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和应用,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
我校农学专业立足江西及长江流域,形成了具有明显特色的区域农业“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将学习作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规律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将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科学相结合。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包括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化学、作物栽培学、育种学、农业生态学等内容,涉及生物学、生态学等领域的知识。
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
【师资条件】现有教师71人,高级职称5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5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1人。
【培养目标】进一步推动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的实施,适应新农科教育改革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以培养学术性、创新型、专业型的农业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培养具备生物科学基本知识,掌握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作物经营管理基本理论及实践技能,培养能够在农业及相关部门或单位从事技术指导与服务、产品推广与开发、生产经营与管理、农科教学及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大学英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植物生理学、普通遗传学、植物保护学、作物栽培学各论、耕作学、作物育种学总论等。
【学制学位】四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考研升学】近五年(2019-2023)考研升学率分别为90.48%、95.65%、79.17%、85.71%、86.96%。
【就业去向】本科生毕业去向主要集中在考研升学、涉农事业单位及企业。考研深造方面,农学专业从根本上属于生命科学范畴,研究生的专业除了作物学学科,还可以选择生物学、农业生态学等方向及相关的交叉学科;面向生产和行业需求,成为农业领域的生产、技术专家和企业家;进入全国各级党政机关、涉农的事业单位和企业从事相关管理工作;追踪国际前沿,成为农业科学家。
【发展前景】以信息化为主导的智能化、规模化生产方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传统农学专业正在逐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改造升级,智慧农业、生物种业等都是现代农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战略的进程中,农科专业技术人才必将大有可为。
【校友代表】1958级校友、著名杂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颜龙安,1983级校友、植物营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卫。
【学生活动】“寻惟义精神”主题读书会、“寻惟义足迹,访惟义精神”研学之旅、农学专业综合实习实践、农学杯“插秧大赛”、田间技能大赛等。
【创新创业】近年来,惟义农学实验班学生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0余项,在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在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及创先争优评比中,获得省级及以上表彰和奖励100余次。
【获奖情况】惟义农学实验班多次获得学校优秀班集体、模范班集体和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
2.农学专业
【专业特色】农学专业是江西农业大学传统优势专业,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首批江西省品牌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所属作物学学科为江西省“十二五”高水平学科,“十三五”及“十四五”省一流学科。
学科在科学研究中强化“顶天立地”,一是在作物科学前沿基础研究中“顶天”,致力于作物高产稳产优质的遗传及栽培理论,为作物的新品种培育及栽培提供理论基础;二是在应用研究中“立地”,致力于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和应用,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学科围绕双季稻超高产、优质丰产协同和全程机械化生产等方面开展技术创新和示范推广。近五年,作物学科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等科研项目90余项,经费9000余万元;培养博士、硕士生共150余人;获得江西省教学成果奖7项;学科育成水稻新品种60余个(国家超级稻4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江西省科技进步奖9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15部,获得专利21项。
农学专业立足南方作物生产,形成了具有明显特色的区域农业“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将学习作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规律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将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科学相结合。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包括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化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农业生态学等内容,涉及生物学、生态学等领域的知识。
作物学学科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
【师资条件】现有教师71人,高级职称56人,具有博士学位5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5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1人。有中组部直管专家1人、国首批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农业部科研杰出人才1人,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3人,江西省跨(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6人,江西省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8人,江西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2人、岗位专家6人,江西省教学名师2人,首批江西省新时代学生心中的好老师1人,江西农业大学首席教授3人,江西农业大学未来之星13人。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生物科学基本知识,掌握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作物经营管理基本理论及实践技能,能够在农业领域及相关部门或单位从事技术指导与服务、产品推广与开发、生产经营与管理、智慧农业与生态农业、农科教学及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大学英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植物生理学、普通遗传学、植物保护学、作物栽培学各论、耕作学、作物育种学总论等。
【学制学位】四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考研升学】近五年(2019-2023)考研升学率分别为49.5%、39.3%、46.5%、62.1%、46.75%。
【就业去向】本科生毕业去向主要集中在考研升学、涉农事业单位及企业。考研深造方面,农学专业从根本上属于生命科学范畴,研究生的专业除了作物学学科,还可以选择生物学、农业生态学等方向及相关的交叉学科;面向生产和行业需求,成为农业领域的生产、技术专家和企业家;进入全国各级党政机关、涉农的事业单位和企业从事相关管理工作。
【发展前景】以信息化为主导的智能化、规模化生产方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传统农学专业正在逐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改造升级,智慧农业、生物种业等都是现代农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战略的进程中,农科专业技术人才必将大有可为。
【校友代表】1958级校友、著名杂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颜龙安,1983级校友、植物营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卫。
3.园艺专业
【专业特色】园艺专业是江西农业大学传统优势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首批江西省品牌专业、江西省特色专业、江西省一流优势专业。专业所属园艺学学科是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江西省科技厅科技创新团队1个,有国家级植物生产实验教学中心、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果蔬保鲜与无损检测重点实验室等教学与科研平台。
【师资条件】现有教学和科研人员66人,高级职称35人,具有博士学位54人,博士生导师9人(含兼职),硕士生导师26人(含兼职)。
【培养目标】适应新农科教育改革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生物学和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展园艺植物科研、生产、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果树、蔬菜的生长习性、育种、栽培、繁殖、加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重点培养能够在果树、蔬菜领域及相关部门从事技术指导与服务、产品推广与开发、生产经营与管理、设施园艺与观赏园艺、农科教学及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大学英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果树栽培学总论、蔬菜栽培学总论、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产品采后生物学与技术等。
【学制学位】四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考研升学】近五年(2019-2023)考研升学率分别为32.8%、48.1%、46.2%、38.5%、54.76%。
【就业去向】本科生毕业去向主要集中在考研升学、涉农事业单位及企业,可在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和事业单位、园艺和园林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从事园艺行政管理、技术推广与服务、园艺设计与技术研发、园艺经营与管理、园艺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发展前景】园艺产业是一个“甜蜜的产业”,与其他农业产业相比更具劳动技术以及资金密集的特点,在产业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提升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园艺产业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校友代表】1985级校友,全国百名优秀县委书记、江西省新余市市委书记郑光泉;1987级校友,深圳百果园集团董事长余惠勇。
4.植物保护专业
【专业特色】植物保护专业是首批江西省品牌专业、江西省一流优势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奠基人为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的杨惟义教授。
专业所属植物保护学学科是江西省“十二五”重点一级学科,拥有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
植物保护学科建有国家级植物生产实验教学中心、江西农业大学植物化学与植物源农药创新团队等教学与科研平台。
植物保护专业建设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课程建设为手段,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实践性教学为教学特色,始终保持在江西省“植物保护高等教育、植物保护科学研究、植物保护科技推广、植物保护社会服务”的领先地位,为本省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培养的本科生已在省内外相关部门发挥重要作用。
【师资条件】现有教师54人,高级职称31人,具有博士学位4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2人,博士研究生导师6人。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在植物生产中对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进行种类识别的能力,掌握植物病虫害生物学特性、发生危害规律及其防治理论和防治技术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植物保护方面的教学与科研、技术与服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大学英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普通昆虫学、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化学保护、农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病虫测报等。
【学制学位】四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考研升学】近五年(2019-2023)考研升学率分别为34.3%、46.2%、57.9%、59.3%、48.44%。
【就业去向】本科生毕业去向主要集中在考研升学、涉农事业单位及企业。
【发展前景】植物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和产业领域,在保障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发展空间广阔。
【校友代表】1989级校友、中艺黄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卫平,1996级校友、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所长林克剑。
5.动植物检疫专业
【专业特色】动植物检疫专业源于植物保护专业动植物检疫方向,2013年开始招生。专业所属植物保护学学科是江西省“十二五”重点一级学科,拥有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
【师资条件】现有教师54人,高级职称30人,具有博士学位4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2人,博士研究生导师6人。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动植物检疫及植物保护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涉农企事业单位、海关及口岸等动植物检验检疫部门、动植物产品卫生安全与监督机构、大中专院校、生物科学高新企业、农畜产品生产出口基地、进出口贸易公司等相关岗位从事动植物有害生物检验检疫、有害物质残留检测、农畜产品卫生安全检测、转基因农产品检测。
【主干课程】大学英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普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植物有害生物检疫、动物有害生物检疫、动植物检验检疫法规等。
【学制学位】四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考研升学】近五年(2019-2023)考研升学率分别为47.87%、50%、46.2%、53.7%、51.67%。
【就业去向】本科生毕业去向主要集中在考研升学、涉农事业单位及企业。
【发展前景】该专业为适应国际动植物产品贸易和病虫害防治的快速发展而设置,检验检疫机构、涉农企事业单位、生物科技企业等对此类人才的需求量较大。
6.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专业特色】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源于农学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方向,2013年开始招生。专业所属作物学学科为江西省“十二五”高水平学科,“十三五”和“十四五”省一流学科,学科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
【师资条件】现有教师71人,高级职称56人,具有博士学位5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5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1人。
【教学条件】专业拥有各类平台10余个,其中国家级平台4个,省部级平台6个。包括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稻国家工程实验室(南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西农业大学植物生产实验教学中心、江西省植物生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在海南三亚、江西奉新、江西萍乡等地建有实践教学基地;在中国水稻所、江西农业科学院、江西天涯种业、江西现代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西赣粮集团等建有实习基地30余个。
【培养目标】适应我国现代种业发展需要,培养学生掌握作物新品种选育、种子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现代种子行业(企业)从事作物新品种选育、推广与开发、种子加工与质量检测、种子生产、种子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大学英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普通遗传学、作物育种学总论、植物生理学、种子生物学、种子生产学、种子加工与检验等。
【学制学位】四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考研升学】近五年(2019-2023)考研升学率分别为51.4%、56.3%、38.7%、63.3%、60.61%。
【就业去向】本科生毕业去向主要集中在考研升学、涉农事业单位、种业相关企业等。
【发展前景】随着种子产业全球化发展步伐的加快,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破解种业安全面临的“卡脖子”难题,从事现代农业、种业研发和生产的企事业单位对此类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
7.茶学专业
【专业特色】依托园艺学科,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实行产学研产紧密结合的办学模式,具有省内地缘和茶业优势,围绕茶叶育种、栽培、初、精、深加工、市场贸易及营养与健康、感官风味、茶文化与茶道艺术、茶馆与服务等方面开展教学和研究。
【师资条件】现有教学和科研人员66人,高级职称35人,具有博士学位54人,博士生导师9人(含兼职),硕士生导师26人(含兼职)。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掌握茶学、农业科学和食品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现代农业、食品工业、商业贸易、文化传播等领域从事与茶有关的技术与推广、设计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大学英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植物生理学、普通遗传学、茶叶生物化学、茶树栽培学、制茶学、茶叶审评与检验等。
【学制学位】四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考研升学】近五年(2019-2023)本科生考研升学率分别为36.6%、33.3%、55.1%、44%、56.92%。
【就业去向】本科生毕业去向主要集中在考研升学、涉农企事业单位和茶企。
【发展前景】茶产业是江西省传统优势产业,以“四绿一红”为代表的名茶品种众多、享誉中外。茶叶这一传统产业急需向现代产业转变,迫切需要适应生产一线的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高级研究应用型人才,茶学专业是江西省唯一涉茶本科专业,就业市场对茶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
8.智慧农业专业
【专业特色】智慧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通过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注重农业智慧生产、作物信息学、智能装备、农业产业链经营与管理等知识能力的训练。
【培养目标】以农学、种子科学工程专业的师资和平台为基础,适应新农科发展需要,培养具有“三农”情怀、良好的理学基础和人文素养、能够将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现代农业管理知识与农学有机融合,能胜任现代农业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产业规划、经营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学制学位】四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作物育种学、作物生产学、大数据原理及应用、农业机械学等
【就业去向】继续攻读作物信息学、农业智慧生产及农业产业链经营与管理等方向的研究生学位或出国深造;到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现代集约化信息化的农业企事业单位、农业人工智能研发机构、智慧农场、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种子公司、农业研究等单位工作。